动物实验室平面布局需以实验动物福利、生物安全防护及操作效率为核心,结合《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》(GB 14925)、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46)等标准,实现功能分区明确、流线单向有序。其布局设计通常涵盖以下关键部分:
功能分区是平面布局的基础,需按实验动物的种类、等级及实验性质划分为核心区域与辅助区域。核心区域包括饲养区、实验操作区、检疫隔离区:饲养区需根据动物等级(如普通级、SPF 级、无菌级)细分,SPF 级啮齿类动物饲养室需达到屏障环境要求,采用独立通风系统,笼具摆放需预留清洁通道与操作空间,且不同品系动物饲养室需物理隔离;实验操作区包含手术区、观察区、样本处理区等,手术区需匹配相应洁净等级(如 SPF 级动物手术需达到 ISO 7 级),配备无菌操作台、麻醉机等设备,与饲养区通过传递窗连接以减少交叉污染;检疫隔离区用于新引入动物的健康观察,需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与负压环境(相对相邻区域压差≤-10Pa),防止潜在病原体扩散,通常位于饲养区入口处,与其他区域严格分隔。
流线设计需严格遵循 “人流、动物流、物流、废弃物流” 单向不交叉原则。人流路线需经更衣消毒流程:人员从非洁净区进入,依次经过一更(换鞋、脱外衣)、二更(换洁净服)、风淋室(去除表面粒子)后进入洁净区,离开时按反向路线至缓冲间脱洁净服,避免洁净服污染非洁净区。动物流需实现 “检疫→饲养→实验→处置” 单向闭环:新动物经检疫区合格后,通过专用传递通道进入饲养区;实验时从饲养区转移至操作区,避免逆向流动;废弃动物经专用通道送至无害化处理区,通道需设置消毒设施(如紫外灯、雾化消毒装置)。物流与废弃物流需分开:洁净物品(如饲料、垫料、无菌器械)通过双扉灭菌柜或传递窗进入洁净区;废弃物(如用过的垫料、动物尸体、实验废液)经密封容器从污染通道运出,通道与洁净通道物理隔离,避免交叉污染。
洁净度与压差控制需匹配区域功能:屏障环境饲养区(SPF 级)洁净度需达到 ISO 7 级(静态≥0.5μm 粒子≤352000 个 /m³),换气次数 15-20 次 /h,保持相对正压(与相邻低洁净区压差≥10Pa),防止外界污染;感染性动物实验区(如 ABSL-2 及以上)需为负压环境,相对室外压差≤-15Pa,气流方向从洁净区向污染区流动,避免病原体外泄,且需配备独立的排风系统,排风经高效过滤后排放。不同区域间需设置缓冲间(气闸室),通过压差梯度(如缓冲间与两侧区域压差≥5Pa)控制气流方向,减少区域间的空气交换。
辅助区域是保障实验室运转的关键,包括清洗消毒区、仓储区、办公监控区及应急设施:清洗消毒区需靠近饲养区与实验区,设置专用清洗池(分动物笼具、器械、器皿三类)、高压蒸汽灭菌器(如 134℃、30min 灭菌循环)、烘干设备,地面采用耐酸碱腐蚀材料(如 PVC 卷材),排水坡度≥2% 以避免积水;仓储区分设洁净物品库(存放灭菌后的饲料、垫料)与普通物品库(存放未灭菌耗材),洁净物品库需与清洗消毒区通过传递窗连接;办公监控区包括控制室(实时监测温湿度、压差、气流)、值班室、资料室,需与洁净区物理分隔,通过观察窗或监控系统掌握实验动态;应急设施如紧急出口、洗眼器(每 10m 设置 1 个)、紧急淋浴装置(靠近感染性操作区)需符合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》(GB 19489),确保意外时能快速处置。
特殊功能区需根据实验需求增设:如开展放射性动物实验的区域,需设置辐射屏蔽(如铅板墙体)、剂量监测仪;进行传染病动物实验的 ABSL-3 级实验室,需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(排风经两级高效过滤)、双门互锁传递窗、负压隔离器等,确保生物安全;行为学实验区需预留开阔空间,配备视频监控、隔音设施(如隔音棉墙体),减少外界干扰。
专业机构如 CEIDI 西递在设计时,会通过 BIM 技术模拟各区域流线与设备布局,例如在某 SPF 级啮齿类动物实验室项目中,其将饲养区与操作区呈 “回” 字形布局,中间设洁净走廊,周边分布独立饲养间与操作间,通过优化缓冲间位置,使人员、动物、物品流线缩短 30%,同时满足 GB 14925 对 “各区域不得有空气直接连通” 的要求,兼顾合规性与操作效率。
综上,动物实验室平面布局需以 “分区明确、流线单向、洁净适配、安全可控” 为原则,结合实验需求与法规标准,实现饲养、实验、辅助功能的有机衔接,为实验动物提供适宜环境,同时保障人员安全与实验结果可靠。
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富力环球中心
Copyright © 2012-2023 CEIDI西递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45524号